搬运自己的一条旧微博:
米塞斯和罗斯巴德的经济学都始于“人会行动”这一公理,但两者的哲学基础是不一样的。
米塞斯认为人行动是为了消除不适之感(uneasiness),行动人“急欲以一个更满意的状况取代一个较不满意的状态”。一个自然的推论就是,如果人已经满足了,也就不需要行动了。所以,他在《人的行动》里写道,“我们把知足或满足定义为某人置身其中,而无需或懒得采取任何行动的状态。”
而罗斯巴德认为,“所有人类都行动,这乃是人类的存在及其作为人类的本质所决定的。”这是一种亚里士多德式的观点,认为人就是要追求自我发展(希腊语Eudaimonia,这个词经常被理解为“good”,即“善”、“幸福”或者“福利”,其实更准确的词意是“human flourishing”)。所以罗斯巴德在《人,经济与国家》第一章里(他介绍“人的行动”这个概念的时候),并没有使用“不适之感”这种有些“悲观主义”的词。
在一次授课中,Salerno也说米塞斯说的“消除不适之感”有点尴尬,所以他会避免这个说法,这可能也是受了罗斯巴德的影响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