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8月5日星期五

为什么应该读有品质的材料?

昨天在《边际,未必革命》中我提到了《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词典》(The New Palgrave Dictionary of Economics)中的“边际革命”词条。在浏览这个词条的时候,我是非常感慨的。我经常说应该去读有品质的材料,这个词条再次提醒了我为什么。

一篇常见的网络科普文章通常会讲边际革命的时间、地点、人物,然后告诉你三位创始人几乎同时有了差不多的发现,有时候还会夹带点错误信息,比如知乎上的这一篇
边际革命(Marginal Revolution),19世纪70年代初,在西欧几个国家同时出现了边际学派,边际学派的出现引发了一场经济学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全面革命,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称之为边际革命。 
边际革命包含两项重要内容,即边际效用价值论和边际分析方法的广泛运用。 
英国的杰文斯(William Stanley Jevons,1835—1882)、奥地利的门格尔(Carl Menger, 1840—1921)和法国的瓦尔拉(Léon Walras,1834—1910) 这三位边际学派的奠基者几乎同时独立地提出了主观价值论,在杰文斯看来,价值由“最后效用”决定,门格尔认为价值由“最小重要的用途”决定,瓦尔拉指出价值由“最后欲望满足的程度”决定。他们都认为价值是由物品的最终效用决定的,而效用是用以满足人们欲望的程度。 
边际分析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数学分析方法,也就是运用数学中的微积分去观察和研究经济问题,从此经济学插上了数学的翅膀。
但在Roger E. Backhouse所写的这篇5000多字的词条里,并没有“边际分析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数学分析方法”这种武断的论断,并且,除了我昨天写的边际革命可以被描述为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(参考了Blaug, M. 1996. Economic Theory in Retrospect, 5th edn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)之外,文中还介绍了:
  • 边际革命的历史背景,其中包括德国经济学当时的情况,而德国经济学对门格尔的影响非常大(参考了Streissler, E.W. 1990. The influence of German economics on the work of Menger and Marshall. 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 22 (annual supplement), 31-68.)施特莱斯勒是我引进和翻译的《卡尔·门格尔的经济课》一书的编辑,战后维也纳的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代表人物。
  • 边际三杰的差异(参考了Jaffe, W. 1975. Menger, Jevons and Walras dehomogenized. Economic Inquiry 14, 511-24.)
  • 边际革命与当时其他一些学科发展的关系(参考了Mirowski, P. 1989. More Heat Than Light: Economics as Social Physics, Physics as Nature's Economics. Cambridge: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.)
文中给出的这几篇文献,都是我后来发现十分重要的文献。而如果你读的是后者而非前者,你就能在学习经济学的一开始接触到这几个人,接触到相关的思想,接触到几篇重要的标准文献,并避免一个非常具有误导性的错误。

除了更全面一点,更长一点,这篇词条文章并不难读。可以想象,这样子一年、五年、十年累积下来,读两种文章的人的思想和水平,一定会天差地别。

更新:最近冯兴元老在为他的通识教育课收集资料,我也跟他建议了多重视这些基本工具书。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

福斯教授奥地利学派发展的三条信念,及其引发的争论

以前我翻译过《 奥地利学派经济学作为一项进步研究计划的未来 》,其中的讨论涉及对奥地利学派的理解和奥地利学派的发展方向。上周,一些当代奥地利学派的代表人物在我的FB进行了又一次激烈的争论,以下是讨论的全过程: ______ Xiong Yue: Three convictions...